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凯斯艾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话:0512-69998806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99号纳米城西北区12幢501室
行业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小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结论以及发展意义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12/14 9:03:06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心肌梗死已然成为“人类健康的第 一杀手”。通过构建完善的动物模型,为研究人类AMI的发病机制和新的药物治疗靶点以及药效评价提供基础条件。小鼠由于易饲养,繁殖力强,周期短,因而大部分的转基因动物都采用小鼠作为动物源。用小鼠构建AMI模型来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病机理是较为理想的模型载体,但由于小鼠体型小,操作难度大,死亡率高。若将构建大鼠心梗的方法直接应用于小鼠上,如肉眼直视条件下,凭经验操作,则易忽略小鼠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分支血管存在个体差异,造成建模效果不稳定,成功率低等。极大限制了小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载体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本文着重探讨介绍了在显微操作条件下建立和评估小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显微视野下清晰可见,而肉眼下看到的多数是暗红色的静脉。仅以左心耳下缘为标志,在其下缘相应距离处结扎心肌不适用于血管变异情况。且该定位方法需提前确定左前降支走行,进而为确保肌梗死面积大小一致性,固定结扎距离。在显微镜视野下操作,结扎瞬间可见结扎点以下心肌发白,若心肌梗死面积过小或者未结扎到左前降支,可重复结扎。

        本次实验通过对小鼠术前与术后心电图的测量与对比发现,心率稍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个导联可见高耸的T波,与ST段抬高表现,表明建模成功。术后心电图是辅助评估心肌梗死模型是否成功的良好手段,但检测到心电图动态改变并不表示成功结扎左前降支,一些大的血管分支结扎后也可造成心电图的改变,故还需要增加其他评估手段来完善对心肌梗死效果的综合评估。超声心动图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无 创评估心肌梗死效果的检测手段,它既能观测心肌梗死前后心脏形态学上的改变,又可评估心脏功能变化等数据,其采集的数据详实直观,是一种有效的心肌梗死建模评估手段。本实验心小鼠肌梗死动物模型后与术前相比,小鼠的LVESDLVID、LVESV明显增加(P<0.05),LVESPWT明显下降(P<0.05),即左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前壁变薄,表明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脏形态结构上发生变化,证明心肌梗死建模成功。LVEF与LVFS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主要指标,LVEF是反应左心室心肌纤维缩短能力,LVFS是反应其应力与缩短之间的关系。在心肌梗死1 d后,LVEF与LVFS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表明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心功能下降,建模成功。本次实验心脏切片染色后可见有血供区域被伊文氏蓝和TTC染为暗红色,完 全心肌梗死区域未染色,呈白色,心肌梗死区残存鲜活心肌为鲜红色。通过软件测绘处理得出其I/A的比例为77.91%±3.151%,表明心肌梗死建模成功。伊文氏蓝与TTC双染色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手段,染色效果很明显,可为后续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手段提供良好的评价指标。

        虽然显微操作条件下构建小鼠急性心梗模型的有建模稳定,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其对操作者实验技能与经验要求较高,在体视显微镜下找到隐约可见的左前降支成为构建模型的关键,操作者在训练构建模型期间,应对心脏解剖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对小鼠左前降支各种变异有足够预判,才能较快掌握构建模型的方法。

        综上所述,构建稳定靠谱的小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凯斯艾生物科技是进行后续各项科学研究的基石,而成功结扎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是制作模型的关键所在。因此,显微操作环境成为准 确找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并完成结扎的必要条件。故应熟练掌握并适应显微镜视野下的操作技能,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下一个:急性肾损伤模型中造影剂急性肾损伤分析